關於貴陽街日光計畫二年-社區居民感情活絡及問卷調查計畫  

計畫系列:臺北市社區營造中心

計畫期程:2014年

計畫範圍:萬華區貴陽街二段,從康定路端至環河南路端,分屬青山里、富民里與菜園里

計畫所屬機關:臺北市都市更新處

執行團隊:西京淡水河文化藝術發展組織籌備處

聯絡資訊:[email protected]  貴陽街日光計畫二年【街道打掃行動,預備起!】

計畫簡介

延續102年發起之「貴陽街暑期街道清掃計畫」,103年的夏天繼續以掃街為主軸,且加入了更多元的活動樂趣。

 擴大參與,密集說明全方位

邀請102年參與的街區民眾參加日光計畫說明會,進行前期議題擾動,作為社區意見交流討論資料,建立種子社群、凝聚住民共識;同時,西京也向上深入市府、區級相關政府部門舉辦大型說明會。此外,為了顧及上班族、家庭主婦、年長者、年輕人、學生等各大族群參與的可能性,密集舉辦六場社區居民說明會。

 值得期待,空間故事超豐收

邁入第二年的日光計畫,開展了社區未來的無限可能。我們將社區裡富有歷史意義的日治時期防空洞清掃整理,延續了社區居民的空間記憶。知名老百貨行的主人有意將店面變身成為文物展示室,印刷廠的老爺爺期待可以將家裡寬廣的廠房整理開放成交流場地。越來越多新加入的老店家和廟埕空間成為未來活絡老街氣象的新型態開放空間文化活動預定地。

 重拾認同,居民導覽很交心

如何「以社區生活脈絡,喚醒居民對社區歷史與居住情感的認同」,這是在地文史工作者黃適上老師提出的問題。一場場專為在地人設計的導覽,試圖帶領社區居民走進熟悉的巷弄,探索過往歷史痕跡,當大家以人文歷史的角度觀察習以為常的街道時,竟衍生出一種陌生與新奇感,居民間彼此生活經驗的分享,加上導覽者對文史素材的補充,在地人對老街文化的認同逐漸增強。

 紮實創新,滾動社區無捷徑

掃地行動的動機與其背後擴大參與的意義,不僅僅在於環境整潔,而是對社區生活態度的甦醒。輔以各種活潑創意的街區藝文活動加入,如:社區劇場、紀錄片拍攝、老店手作體驗、街頭藝人、表演藝術行動等,擴大居民參與的意願。而文史團體持續的耆老訪談,加上活動中發放問卷及居民意見蒐集、統計分析,讓社區基礎資料更加完善。

 願景平台,由下而上眾志成城

日光計畫二年成功串聯民間、公部門、在地店家、學校、社團與地方資源,創造有志一同的在地社區發展願景平台,例如:萬華區公所、龍山國中、萬華社大、艋舺扶輪社、扶青、扶少團、救國團萬華區團委會、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艋舺青山宮、義安社,以及關注街友議題的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等,在眾人通力合作下,共同追尋古老社區的文化新生命。

資料來源:臺北市社區營造中心